家的变迁

2023-08-28 15:26:37 来源:中国档案报

今年盛夏,父母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回到了四川老家,并专门带孩子们去看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的家。看到几间快要坍塌的简陋的青瓦房,女儿惊讶地问外公外婆,这么破旧的房子怎么住人呀?孩子们的追问勾起了我记忆中有关家的往事。


(资料图片)

我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有了姐姐和我之后,他们依靠几亩地勉强维持生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偏远的山区后,邻里乡亲都陆续走出赖以生活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闯荡打拼,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

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父母也决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寻求机会。他们带着姐姐和我从四川农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小镇新疆福海县。父亲说,那时候到新疆只能坐火车,而且是烧煤的绿皮火车,从四川成都到新疆乌鲁木齐坐火车要3天3夜,再从乌鲁木齐坐汽车到福海也要1天。但是,到了乌鲁木齐不一定能遇上直接去福海的车,有时还要在乌鲁木齐停留几日。这样,在路上就要花费近一周的时间。

父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他和母亲到新疆的经历,当时几千公里路途奔波的艰辛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了,话语中流露的更多的是对往事的怀念。如今,轻盈的飞机、飞驰的高铁大大缩短了我们在路途上的时间,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旅途生活。

1993年我们一家人来到新疆,便深深扎根于此。新疆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深爱的地方。我们在新疆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家,但父母总说,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温暖的家。

刚到新疆,我们一家四口住在大爷爷村里的地窝子。地窝子其实不算真正的房子,就是从平地上挖一个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大坑,上面用粗树干、芦苇和麦草铺盖,然后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中间或两边留上一个口子封上塑料布就算是一个小窗户。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地,村里陆续盖起了整齐的砖瓦房,修建了宽敞漂亮的庭院。家家户户住地窝子的时代也就成为记忆中的往事了。地窝子虽然简陋,但却是我们来新疆的第一个落脚地,也就是我们在新疆的第一个家。至今,我对地窝子还是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感。每到冬季下雪天,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开被大雪包围的门,放眼望去远处一望无垠的田野盖上了厚厚的“大棉被”。四周地窝子似乎都被大雪淹没了,而家家户户烟筒上冒着的一缕缕炊烟成为区分各家各户的标志。

几年后,父母考虑到姐姐和我要上学了,就离开了大爷爷的农场去了福海县城打工。此后,我们一家就搬出了地窝子住进了租的平房。刚开始租的是一间土房,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夏天已经够热了,还要在这个小土房里生火做饭,整间房子就如一个大火炉,炙烤着我们全家。我最不喜欢刮风下雨天,大风一来整个房子堆了一层厚厚的土,下雨天屋内则有好几个地方漏雨,但那时候以我们家的条件也只能租得起这样的一间房。

之后的几年,我们就跟随父母在换地方租房子搬家中度过,那时候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家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用再频繁搬家,不用再一家人住在一间房,不用再被做饭的热气烤、被炒菜的油烟熏了。这个心愿在我7岁那年也就是1998年终于实现了。父母通过没日没夜拼命干活挣钱加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点钱,凑够了几万元买了一套有5间砖瓦房和一个大院子的平房。

这年秋天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光。我们全家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和姐姐有了自己的卧室,我家也终于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告别了全家人拥挤在一间小屋子的艰苦岁月。

来年春天,父亲在小院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还种了葡萄树、李子树和海棠果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菜园给我家提供了美味的蔬菜。冬天的菜园被父亲灌上水,待水结成冰后又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天然溜冰场,下雪天我们在菜园里尽情地堆雪人和打雪仗,享受冰雪世界的无穷快乐。

上初中时,很多同学家已经搬出了平房,住上了统一供暖的楼房。我家住的是平房,一到冬天需要卸一大车煤,整个冬天都要提煤烧锅炉,有时外出太久炉子里的火没了或者半夜煤烧完了,屋子就跟冰窖一样冷,大冬天还得冒着严寒去邻居家借火。那时,我的小小心愿又变了,我希望有一天我家也能住上随时到家都是暖融融的楼房。

随着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福海县有了大变化。2010年,我家这片地被征用拆迁了,我家分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楼房。从此,我家住楼房的愿望实现了,父母把新房装修得很漂亮。他们从来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能住上这么舒适亮堂的楼房。

父母深知,美好生活要靠双手创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因此,他们奔波打拼,通过自己的装修手艺装饰别人的小家,挣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及供我和姐姐读书的学费。我和姐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通过努力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姐姐硕士毕业后去了广州的一所高中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我硕士毕业后回到了热爱的家乡,成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努力奋斗着。

我们家从最初的地窝子、之后的土块房和砖瓦房,到如今住上宽敞舒适的楼房,家的巨大变迁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感恩党的好政策,使我们这个小家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在努力为小家的幸福生活奋斗的同时,也在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小小目标串联在一起、融汇在一起,就能搭建起不断向上的阶梯,凝聚成持续向前的势与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24日 总第4026期 第四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